近年来,职场类自媒体的兴起宛如一阵风吹进了年轻人的就业世界,一方面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就业信息差,给年轻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参考。年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知晓各个行业的大致情况、热门职位的需求等内容。
然而,这类自媒体也存在不少乱象。不少内容创作者打着“讲故事”“谈经验”的幌子,干着误导年轻人的事。他们不断抛出一些如“就业困难”“平台设局”之类的标签叙事,这些虚假的内容像烟雾弹一样模糊了现实边界,还对良好的职场生态造成了伤害。比如有的博主鼓吹“编项目经验也能拿高薪”,可实际上在现实的求职中,有经验的面试官随便追问几句就能够戳穿这种“教程式包装”,最终让求职者落入更加艰难的困境之中。
其实,从理想的层面来看,平台与求职者、招聘方的利益本就应该是紧密绑定、同向发展的,只有企业能快速高效地招到合适的人才,求职者也能圆满地找到理想的工作,平台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通过专业视角来分享职场见解、从而获取关注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一旦有人借题发挥、故意歪曲事实,那不仅违背了应有的职业伦理,还容易让正常的就业认知秩序变得混乱不堪。
就业问题向来是全社会都极为关切的大事,所以社会各方针对就业问题展开讨论时,应该以追求真实、解决问题作为基础,多一些经过理性思考的分析,少掺杂一些冲动的情绪操弄,倡导大家多发出建设性的声音,少进行毫无用处的刻意引导。
对于广大求职者,他们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像“投出简历鲜有人回应”就是不少人遇到的痛点所在。其实,找工作的第一步并不是在毕业前夕漫无目的地大量投递简历,而是求职者要搞清楚“我喜欢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我适合做什么”等关键问题,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为了能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进行实习和兼职,现在通过正规平台或者熟人推荐,大学生可以找到形形色色的实习机会。在实习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低成本试错,还可以仔细观察自己对哪些工作有热情,更擅长哪种类型的业务,以及是否看好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等,这将为自己未来的求职明确方向。
除此之外,求职者不妨多与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进行深入交流,像已经进入职场的学长学姐、生活中的亲朋好友,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其他用户发布的职场干货,都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如何制定适合个人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每份感兴趣的工作具体的工作内容。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逐步建立起理性、符合实际情况的求职预期。要明白职场并非是“一考定终身”的考试,它是一个能够持续修正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看到一些集工作稳定、福利优越、锻炼机会充足、成长路径多元等各种优点于一身的名企、“大厂”,其岗位虽然十分吸引人,但是竞争也会异常激烈。但要是能调整传统思路,明确自己求职时最看重的要素,同时在其他方面稍微放宽要求,那么会发现可选择的范围反而更大了。当然,在找工作期间要时刻保持警惕,防备“高薪兼职”等各类陷阱,尽量通过正规平台求职,切实保护好自身的个人信息安全。
在当前看似复杂且多变的就业市场大环境之下,社会更需要凝聚所有人的共识,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力,共同为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求职环境。
大家在求职时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快在评论区互动交流,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