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育婴嫂市场如同蓬勃发展的朝阳领域,需求愈发旺盛,可“育婴嫂不当照护行为”“千金难寻好月嫂”等问题也如同阴霾笼罩其中,成为社会频繁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不少育婴嫂辛苦付出,却得不到情感与职业认同,这大大挫伤了她们的工作热情。此等状况下,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使更多育婴嫂高质量服务有需求家庭,成为亟待思考探索的重要话题。
当前,高薪难以寻觅到优质的育婴服务,这一现象反映了家政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短板。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被“高价”诱惑的家政公司,为求短期利益,忽视了职业规范化建设,把育婴嫂的准入门槛一降再降。如今育婴嫂的培训课程大多由各个机构自行设定,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有机构负责人透露,近五成的培训课程内容单薄简陋、体系混乱。此外,部分家政公司进行虚假宣传,将育婴嫂过度包装美化,但实际中的她们工作状态与经验水平却差强人意,这让雇主寻找合适的育婴嫂如同“拆盲盒”一般充满未知。这种情况加剧了公众对该行业的不信任,个别违规现象也让雇主与育婴嫂之间“心生戒备”。安装摄像头监控、无端盘查等行为,既伤了育婴嫂的自尊,又让她们寒心。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育婴嫂这个职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它已演变成涵盖健康护理、饮食喂养、早期教育等多专业技能的新型职业。从事这个新兴职业的育婴嫂承担着家庭婴幼儿照护的重任,其工作质量影响着家庭中几代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要让育婴嫂成为家庭信赖的“合伙人”,构建良好的行业生态,既需要完善职业化建设,也需营造社会共情力。在职业化建设方面,应加快落实家政行业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市场准入、机构资质、人员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具体规范,还要鼓励社会监督,让家政服务在公众的监督下健康发展。有关专家指出,规范化的流程能有效提升服务质量至少30%。另一方面,社会要给予育婴嫂更多理解与信任,少些偏见,用真心换真心,实现彼此之间真诚相待的双向奔赴。
加强职业化建设与增强社会共情力需要双向发力,如此才能让育婴行业回归“守护生命”的初心。这样每个婴幼儿便能在充满爱心与专业的照护下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健康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亲爱的读者,你认为推动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哪方面更为关键?不妨留言分享想法,记得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