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试验田,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也牢牢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在韩城市西庄镇薛村有这样一块田地,面积不大,却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当地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在这块试验田里,筛选适宜的小麦新良种,服务当地的群众百姓。 惊蛰已过,气温回暖,位于韩城市西庄镇薛村的田地里,经历漫漫寒冬洗礼,麦苗开始吐绿,进入返青阶段。韩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早早来到试验田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们穿梭在嫩绿的麦田中,调查试验小区麦苗茎蘖和次生根等的长势,并为附近过往村民讲解春季小麦管理方法。这片试验田的“主人”是薛村的小麦种植大户刘甲贞,经过一年多的“跟班学习”,刘甲贞的科学种田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刘甲贞说:“农技上把这个试验做到咱这块,方便了咱们(群众)农技咨询,及时(接受)病虫害防治的指导,水肥化的施加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给咱们夏粮丰收打好了基础。” 韩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王宇玲说:“咱农技中心从去年10月份把这2个大的试验放到这块,主要想通过一些先进的技术措施的跟进,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起到更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周边群众咨询了近500人次,群众对先进的技术都能及时的在每一个农时环节掌握好,使周边群众的种植水平都能大大提高。” 一片试验田,忙碌的是农技工作人员,受益的是广大的韩城群众。近年来,韩城市粮食生产工作按照“稳面积、提单产、降成本、增效益”的思路,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韩城市农业农村局先后成立了8支粮食生产技术服务队,开展田间技术培训、指导和宣传。从苗情、墒情、草情、病虫情分类技术指导种粮大村和大户40多次,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试验示范国家或陕西省定审的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经过6年的努力,筛选出了适合当地种植的水地品种3-5个,应用推广面积2万多亩。 韩城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高民侠说:“咱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农技人着重要抓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我们抓了一个试验,这试验从两方面工作做起,一个是品种方面,再一个是密度方面。品种的话我们落实了12个试验品种,这是为咱们韩城筛选优质、高产品种;密度这块重点就是从5个密度抓起,为咱韩城筛选合理的密度种植,防止密度过大倒伏,密度太小单产提不上去。通过这个试验我们筛选了优质的品种,合理的密度,总体上提高单产,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管理员1) |